近日,同济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跳楼身亡的事情在朋友圈广为流传。对于这件事情,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研究生陆经纬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才导致这场悲剧;也有人说,是研究生导师陆琰君让其全年无休地成为“免费劳动力”才是酿造其悲剧的“导火索”。
一个学校选择研究生导师,到底该注重其学术水平,还是要重视其人品?在很多时候,大部分高校选择研究生导师往往只看重导师的学术水平,至于导师的师德修养如何基本上忽略不计。可以说,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的悲剧为诸多高校的高层敲响了警钟:学校选择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注重其学术水平,还必须要重视其师德和人品!
据研究生陆经纬的家属陈述,陆经纬在读研的三年中如同头上被扎上“紧箍”的“弼马温”,他连外出用餐的时间都没有,甚至一日三餐都是叫外卖到科研实验室。当别人都放假了的时候,陆经纬在默默无闻地为他的导师工作着,甚至在读研的三年时间中长出了白头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果不是天生的“少年白”,那么只可能在压力重如泰山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这种让人心疼的状况。
在陆经纬读研的三年时间中,他几乎没有时间理发,没有时间走亲戚,没有时间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一年到头,陪伴他的只有无休无止的工作,甚至两次因为疲劳过度、大脑缺氧而休克……当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达到一定临界点的时候,那么再细微的“量变”也会导致“质变”,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同济研究生跳楼身亡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导师负责制其实和很久以前的师徒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师傅(研究生导师)的权力很大,徒弟(研究生)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心理素质“过硬”的研究生估计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心理素质不是那么强悍的研究生很可能会走向极端。
或许,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在学术水平上没有什么瑕疵,但在师德修养和人品涵养方面却还存在很大的短板。对于导师而言,培养研究生或多或少会带有一点私心,但是私心过重的话有可能会让手下的研究生心生愤懑。研究生读研,岂能沦为导师的免费“包身工”?让手下的研究生为自己“免费打工”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但常年把研究生当成免费的劳动力,这种导师不是情商严重欠费,就是人品糟糕透顶。
培养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确实有一定的益处,但谁来监督研究生导师,避免其“权力寻租”?对研究生的考核固然重要,但对研究生导师的考核和监管,是否也应该得到重视呢?逝者已矣,生者当坚强!对于广大研究生而言,读研的过程中或许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但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岂能将其拿来赌气?
这么年轻就跳楼了,实在令人惋惜。具体情况不了解,如果新闻所说是真的,则该导师就很过分了。
首先,硕士和博士不一样,博士三年四年五年甚至六年都算正常毕业,而硕士不一样,就是三年或两年,到时间不毕业就属于延迟毕业,应该不算应届了,对找工作影响比较大。
第二,推迟毕业时间是老师而非学生的原因。硕士要求不高,而现在已经发表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早已达到学校的要求。而硕士毕业论文,基本内容有两三章就可以了,以陆经纬的实验水平,这几章内容不会有问题。但问题是,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说没达到毕业要求的话,确实不太好办。虽然一般来说达到毕业要求就让毕业了,但林子大了,用总会有不要脸的。
第三,我觉得解决问题虽然较难,但还是有办法的。导师远嫁芬兰,在导师刁难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向学院或研究生院要求换导师,理由很简单,她经常不在国内,怎么指导?这是正常要求,学校考虑到实际情况,一般会同意的。如果学校不同意,可以采取极端点的办法,不要面子了,连死都不怕,面子算啥。自己弄个横幅,写上我要毕业!!!去校长所在楼前或者到个较高的楼上,给新闻媒体打电话,就说学校哪个楼有人要跳楼。然后在楼上等着吧,肯定有人会找你,对学校来说,学生安全压倒一切!我见过有些同学就是这么毕业的,真的,学生要死要活的时候,学校会尽可能满足你要求。或者,你天天到研究生学院院长办公室上班,不用几天,他也会给你解决的。
跳楼是最不应该的一个方式,想想父母的伤心,想想那个贱人导师会有一点伤心?碰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多和同学聊聊,脸皮厚点,她不让你好过,你也不要让她好过,一个整天被学生投诉的导师,她以后的招生和现在指导学生都会受影响的,而且名声臭了,以后也香不了。
前段时间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溺亡事件,就曾让人深深惋惜,也一度引起大家对导师的做法的质疑。没想到时隔不久,又出现类似不堪导师“压榨”而自杀的事件。我对这个学生感到深深地痛惜之外,还觉得他死得不值,面对这样的导师,难道就无路可走,真的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吗?实在不行,难道就不可以放弃学业吗?要知道以死抗争,代价太大了。殊不知,你想以死来警醒世人,未必能达到效果,反而让自己的父母痛失爱子。采用这样一种悲壮而无奈的方式来表达失望、控诉,不一定能让对方受到制裁,反而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无尽的悲痛,真的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当然,目前事实真相如何我们还不清楚,我们姑且认为题目所述是事实。我不相信真的遇到这种导师,就无计可施,可不可以向学校领导反映?可不可以申请换导师?可不可以放弃,不要求毕业?总之,我觉得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损失都会比失去生命要小啊。可这个学生偏偏却采取了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懑,结束自己无望的学业生涯。
我希望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失去,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对一所大学来说,失去一个硕士生、博士生,真的是微不足道,可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明天啊。这些孩子能考上名校都是学霸,能读到研究生也都是非常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他们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可是生命却静止在这个惨烈的瞬间。而导致悲剧的除了他们个人的性格原因之外,最主要的是导师制度的某些弊端,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种制度了?是不是需要做出一些改动或调整了?难不成非得等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抗争的时候,才肯动刀来去除痼疾吗?
这也启示我们,今后无论谁打算读研读博,一定要认真谨慎地选择导师,遇到好的导师,他可能就是你事业上的引渡人;遇到有私心、把学生当牛当马来“压榨”的导师,很可能会毁了自己一生。可是话说回来了,中国那么多大学、那么多导师,谁又能清楚地了解导师的为人呢?要想解决问题,治标不治本是不行的啊!
我是头条号园林郎中,欢迎关注我。谢谢邀请
现在的研究生已经失去了意义,想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为何去轻生。可以选择不上了不就没事了吗?其实我们想想以前的时候给人家当学徒,日子不是更惨吗?
这件事情导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有过错需要反省。先说导师吧,不过原因如何,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主动认真配合调查,协商处理。学生吗,这个事情肯定不是一天造成的。长期的压抑得不到合理的释放,遇见一个导火线就这样了。学生的抗打击和挫折能力太差。家长方面,现在已经这样了,想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独生子女收到的挫折和困难太少,没有属于自己的处理问题能力。
这件事情已经发生,希望可以尽快解决。死者安息,家属节哀。望天下父母多和孩子沟通,现在社会每个人过的都不容易。
2017年年末之时,西安交大博士溺亡之事引起不小的轰动,让人惋惜生命的脆弱,也对那种导师对学生如同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指手划脚无所顾忌无止境憎恨,而导致悲剧发生而指责感慨叹息了。
如今又发生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跳楼自杀的悲剧重演,让人对逝者安息为大时,也要深根追责般去追究问题出现发生悲剧的源头了。
人生无常,而那些有着高学历有梦想的人,一直在勤奋努力拼搏进取,一直去专心专业去钻研,有的是学有所成,实现梦想,去体现人生的精彩演绎继续,去体现属于努力着,奋斗着的价值观了。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坎坷挫折失败,特别是让梦想难以延续实现的人为人情世故不由人的阻拦,不想去做无用功,不想把精力时光用在无谓的牺牲之中时,心理的不平静倾斜延续,想不通,但又无可奈何别无选择了。
忍耐承受但对学业事业于事无补,甚至让自己在失败中徘徊迷茫,让自己对前途看不到希望时,想想自己的努力付出,想想亲人的期待,想想内心的纠结倍受煎熬时,脆弱的心态,一时六神无主之极了。
狭隘的人生路选择,狭隘的学业之路,人生阅历的顺境逆转,造成的种种压力让人看见的是大山的前阻,而看不到跨越大山之路了,走不出来困在其中了啊。
悲剧,一种高层次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的教育界学校乃至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应该是拥有更多的反思醒悟去避免悲剧的重复发生了。
沉默只会让未来更糟。 ——驴得水
前言
2019年1月4日网上爆料的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
2019年新的一年才开始,就又一次披露出了2018年的研究生自杀事件。回顾去年,研究生跳楼事件频发,每一起事件的爆料中都涉及两个看似和学生毫不相干的词语,那就是“压榨”和“欺辱”。
2019年刚开始,本文拟对2018年爆料的影响较大的研究生自杀事件进行整理,希望能够唤起有关部门的实际行动,也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事件 1——西安交通大学杨宝德博士研究生
2017年12月26日,他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警方称,没有证据证明是刑事案件。
2018年1月7日,网上开始开始热议。
1月17日,中青发了《寒门博士之死》一文引发舆论关注。
生前最后一条信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到这个叫周筠的人,我想肯定充满了不满,但在发的信息中还是尊称这样一个快要逼死自己的人为老师。
后期披露的聊天记录中得知,周筠让杨宝德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同时还叫杨“臭小子”,用词暧昧,经常在晚上十点之后找杨聊与学术无关的琐事。
杨宝德是研二时申请硕转博时的导师周姓教授,后期痛苦不堪,他试过申请换导师,被拒,让他绝望不堪。然后,他找到了另一条路来解决问题,那就是出国。不知道他为了讨好周又都忍辱负重的做了哪些事,周同意了他的出国意向。然而,周同意后又反悔,回顾得知自己被周同意后杨宝德和女朋友的聊天的欢乐程度,再被拒绝后他应该是绝望到不能自救。
到了这里,我想杨宝德能做的所有事都试着努力去做了。因为是硕博连读,如果中途放弃是没有硕士学位证的,所以努力了这么久凭什么要放弃?申请换导师,被拒。出国,被拒。
一切的解决措施仿佛被一个强有力的手掌掌握着,这个手掌捏着他的喉咙,让他不能有所作为,直至死亡。
2018年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学发声,“基于周筠让学生做与教学科研无关活动的情况,校方对周筠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1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主席会议,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校方确认杨宝德溺亡后,校方多次对家属进行慰问,帮助处理杨宝德善后事宜,安排专人对家属做好情绪安抚及心理疏导,做好十余位家属在西安的饮食居住等生活保障,全程安排医生陪伴,协助家属火化遗体,并承担了丧葬费等费用。校方表示,家属对学校做出的努力表示理解,并对结果予以认可。”
笔者对2019年的招生简章进行搜索,确未见周筠的姓名。
事件 2——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硕士
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导师王攀)在宿舍楼坠楼身亡。公安机关调查结论为高坠死亡,排除他杀。
此后陶崇园姐姐在微博发文称,陶崇园系因导师王攀“精神压迫致死”。
陶崇园家人提供的陶崇园和导师王攀的QQ、短信聊天记录显示,王攀曾长期让陶崇园送饭,打车、买车票、叫醒起床、找眼镜以及私人工作等,并干预其出国读博、找工作,强迫奖学金上缴等。两人的聊天记录还显示,王攀曾要求陶崇园叫他“爸爸”。这也就是称此事件为“粑粑事件”,将武汉理工大学成为“粑粑高校”的原因。
4月5日凌晨,账号为“陶崇园姐姐”的微博发布声明称,“希望大家不要再炒作这个事情。”并对武汉理工大学与王攀老师致歉。当天下午,这条声明被删除。
4月7日下午,微博“陶崇园姐姐”再度发声,表示此前向学校和王攀致歉的微博是“迫于极大压力,进退两难”,非自己本意。同日,有记者向其求证得知,5日那条删除的微博虽由她手机发出,但内容不是她编辑的。当天,陶崇园火化。
4月5日王攀来到殡仪馆,与陶崇园单独见了一面,在陶崇园面前鞠了一躬就匆匆走了。而此前,王仍在网上狡辩。
在这件事中,陶崇园可以说是对未来失望至极。要毕业,找到工作了,以为要卖出最后一步,但这一步却犹如隔着天堑,人力不可及。
4月08,武汉理工大学进行情况通报。
整体通报可以说是荒谬至极。
家人态度十分正向,但结果不待而知。
笔者于今日(2019年1月7日)在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官网进行查询,未搜的王攀的姓名,但有网友在个别网站评论说王已恢复招生,具体有待考证。
事件 3——同济大学陆经纬硕士研究生
2019年1月4日,微博名为“烫烫大卷”的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365日无休,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
陆经纬的生前最后一条信息是发给自己导师陆琰君,“我去跳楼了,学院找章小清老师会找你谈的”。
如今,微博爆料已经过去两天了,同济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尚未就此事进行通报。
导师在国外,称生病回不来。
在《关于医学院陆经纬时间的情况说明》一文中,可以分析得知,读博连读无望,硕士毕业被卡,论文一作被抢,导师常年身在国外远程遥控,做着和自己不相关的事,可以说是一个人形木偶。
网上的个别回复我们来看看。
回复整体针对的是校方的后续行为进行质疑。如果真的是知情者,为何不麻烦您走几步找张开嘴找其他人了解下。
质疑是正确的,但和稀泥就不行,想表现还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
我很喜欢《募格学术》对本事件的评价:“是时候做些什么改变了,否则,难道每一次这类事件发生后,我们能做的事情只有默哀吗?从西安交通大学的杨宝德,到武汉理工大学的陶崇园,再到本文的杨经纬,如果只是分析原因动动嘴皮子,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起事故会出现在何时何地?这才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
建议
建议各位导师像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喻海良教授学习,这位老师在自己的个人介绍中写道且长期保留,“本人承诺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己任,个人不安排任何研究生、博士后做任何与学业工作无关的杂事;本人承诺硕士生学业期内提供经费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次、博士生学业期内提供经费参加国际会议(美、日、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1-2次、博士后研究员提供经费参加国际会议(美、日、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每年1-2次;本人承诺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撰写的所有论文均为第一作者(本人做通讯作者);本人承诺课题组优秀硕士研究生优先获得硕博连读名额。”
难得可贵!真是各位导师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
番外
当然,这只是研究生和本科大学生自杀的冰山一角,正如以前网上的段子,“一人自杀,全宿舍保研”,犹如空穴来风,是有一定的依据。让我想到另一件事,姜东身,男,中南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忠炯教授,因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于2015年5月18日跳楼自杀身亡。
这件事好像没有任何结果。
结论
纵观多起事件,可以显而易见的得知,具体的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干预个人生活,二是学术生涯的干预。
前者多是生活琐事,但烦人不已。后者是致命一击,刀刀致命。
如文中相关利益人员觉得有不实和冒犯之处之处,请联系本人进行事实协商。
我的意见:首先是这个学生有问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当他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的父母,他这样一走了之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还给家人留下无尽的痛苦。读博士学位是很痛苦的,不扒一层皮别想毕业,前不久我一个同学从美国回来告诉我,他的博士学位花了8年的时间才拿到,他所在的实验室里还有10几年没拿到学位的。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只要熬够时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其次在高校是有申诉渠道的,比如如果这个导师长期不在校,未尽到导师义务时,或者学生不认同导师的研究时,是有权利申请转实验室的,这方面并不是导师的一言堂决定的。如果这个学生真的长时间从事与学业无关的研究,他是有充分地理由进行申诉的。学生家长说该导师逼迫学生撰写两篇与专业无关的论文,并以此作为毕业条件,因为家长没有说明具体细节,外人不好判断是否真的无关。但该生家长说该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后10个月后就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发了一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文章,说明导师对该生还是不错的,因为入学10个月就能发大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唯一的解释是这篇文章的主要成果并不是该生完成的,但为了照顾该学生,导师发文章时,特意加了学生的名,从这一点来看,导师对待该生还是不错的。最后,毫无疑问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在国内高校兼职的海外留学人才在在国内的时间不得低于在外时间的,而这位陆姓导师却长期滞外不归,学校是可以解聘的。总之,悲剧已经发生,人死不能复生,我们不能总是抱着死者为大的心态看待问题,对该事件的看法不能一边倒。
大家压力都很大,作为研究生要适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和自己同学朋友父母沟通,导师和学校也要多关心……把问题解决在前面
这件事情导师要负80%的责任,学生和学校负承担那20。这位导师让其学生做与其论文不相关的工作暂且不说,还要求发两篇与论文不相关的文章,不然就不许毕业,这是何等的自私自利啊!!!把学生逼上了绝路!!!
谢谢邀请!
这种事本质上是心里原因,心理压力过大,尤其是神经都一直处于"很紧绷"状态的学生,心态容易爆炸,确实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